微课大赛教师组丨茶田里的生命课:耕耘大学生积极心理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2025-09-18




茶田里的生命课:

耕耘大学生积极心理的试验田

(教师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是否有时会被纷繁复杂的信息所裹挟,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甚至忘记了停下脚步,去感受四季的轮转?


在本次微课大赛中,赵真与黄凯老师带来了一堂《茶田里的生命课:耕耘大学生积极心理的试验田》。该课程荣获大赛一等奖,它依托校内茶园,以园艺疗法、亲自然教育、表达性艺术疗愈和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和生命教育中进行情绪调节。



走进绿色避风港:

一堂在茶园里开展的心理课


  课程旨在解决大学生因目标感和意义感缺乏而陷入的“生命的困顿”。通过建立包含特定位置、互动环境和情感依附三个要素的“绿色空间避风港”,有效改善心理健康。


在茶事劳动中

打开五感,获得自然疗愈


“一芽一叶”


课程核心内容之一是茶叶采摘。同学们学习“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自行组队实践:


1. 用视觉观察茶树旺盛的生命力

2. 用听觉聆听鸟鸣虫语

3. 用味觉品尝清茶

4. 用嗅觉制作香囊

5. 用触觉轻捻嫩叶


这种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与复健心灵的方法,就是园艺疗法。研究表明,进行园艺活动后,个体的健康自我评价和幸福自我评价都有明显增加。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劳动的同时,同学们收集自然中任何觉得美的东西(一朵花、一段树枝、一颗果子),与画笔和彩纸一起,拼贴“人生四季图”。如果青年时代是人生的春天,该如何用这些材料来描绘?


拼贴作为表达性艺术疗愈的一种,是在支持性的环境中通过运用各种媒介来表达内心思绪、情绪和经验的方法。无关技巧,重在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种幸福方式在过程中

悄然发生


在拼贴“人生四季图”的过程中,“五种幸福方式”悄然发生:


01.

建立联系

在茶园劳动中,同学们结伴采摘茶叶,分享采茶技巧与心得,在拼贴创作时彼此交流人生故事。这种联系不仅让人感受到同伴的陪伴与理解,也让人与自然建立了深层次的心灵联结。


02.

积极行动

福往往来自于主动的付出。同学们亲手弯腰采茶、动手拼贴作品,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行动中,他们把焦虑与空虚转化为创造与体验,收获了久违的成就感和生命的热情。


03.

关注当下

当大家轻捻茶芽、嗅闻茶香、凝神于画纸时,注意力从纷扰的信息流中抽离,完全沉浸在“此时此刻”。这种心流体验带来专注与宁静,让同学们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质感。


04.

持续学习

茶园是一块自然的课堂。学习“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尝试用艺术表达生命的四季……这些都超越了书本的范畴。学生们在自然和艺术的交织中不断成长,不仅学会知识和技能,更学会了自我认知与他人理解。


05.

给予付出

在小组分享中,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和感悟献给他人,也在倾听中收获了共鸣与鼓励。给予与回馈的循环,让整个班级成为一个温暖的共同体,每个人都在支持与被支持中体验到幸福的滋味。


正是这“五种幸福方式”,让一幅幅“人生四季图”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一次次心灵的对话。它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表达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走进茶园,就是走进一片“绿色空间避风港”;而这堂生命课,让幸福的五种方式不再停留于理论,而是成为学生们切身的体验与未来可依靠的心理资源。


代表作品





          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

        《茶田里的生命课:耕耘大学生积极心理的试验田》


          授课教师: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赵真、黄凯老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