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四)|2025年度心灵互助“朋辈榜样”风采录
榜样的力量
在我们熟悉的校园里
有这样一群熠熠生辉的身影
他们似春日暖阳,温暖而和煦
他们如热情火焰,炽热且真诚
他们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声
是大家心灵的“树洞”与贴心的陪伴者
他们积极协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是校园心理健康防线的重要守护者
他们,就是中国海洋大学心灵互助“朋辈榜样”!
“朋辈”二字,“朋”代表着朋友间的亲密无间,“辈”象征着同辈间的携手同行。学生朋辈力量凭借着彼此间天然的信任感以及便捷的可获得性,在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力培养朋辈力量,着力提升其心理助人的专业素养,不仅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实现工作模式的创新,更能显著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效。
自2019年起,学校精心构建了“四级二阶”朋辈心理互助体系:“四级”涵盖校级、院级、班级、宿舍四级朋辈队伍;“二阶”则是针对体系内成员开展的初阶与中阶培训。
为推动朋辈体系迈向新高度,树立榜样标杆,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了2025年度心灵互助“朋辈榜样”评选,经过学部、各学院(中心)选拔推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评选,最终有23名学生荣获榜样称号。
让我们一睹榜样风采,向他们致敬,学习!
14
刘佳慧
外国语学院
院系心理协会成员 任职1年8个月
乐观、坚韧、温暖
初心与感悟:最初选择成为朋辈互助者,我只是单纯地想帮助他人,却在过程中发现倾听与陪伴不仅是给予,更是双向治愈。曾经以为帮助他人需要给出“正确答案”,后来才明白,许多人需要的只是情绪的容器。安静地听ta说完,比急着说“你应该……”更有力量。那些关于脆弱、勇气、接纳的课题,我们都在共同学习。朋辈心理互助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传递温度”。当我们放下评判,用真实的存在回应另一个人的真实,这便是最朴素的疗愈。
15
霍婧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闻心社负责人 任职9个月
热情、细心、负责
初心与感悟:我的朋辈心理互助工作初心源于对心理学的热爱和帮助他人的愿望。通过倾听与陪伴,我学会了用专业知识和同理心支持同学们,尤其在危机干预中深感责任重大。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也让我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未来,我会继续传递温暖,做同学们的“心灵守护人”。
16
罗绮婷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心理委员 任职2年
热情、开朗、乐于助人
初心与感悟:作为班级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工作的初心,是希望能成为同学们心灵的守护者,在大家迷茫、难过时给予陪伴与支持。这份工作让我深刻感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一句真诚的倾听、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许就能成为他人黑暗中的微光。我陪伴过同学从低落走向开朗,也收获了大家对我的信任。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初心,用爱与专业,为同学们营造更温暖的心理港湾,让我们的班级充满阳光与力量。
17
张佳俊
数学科学学院
心理委员 任职1年
乐观、积极、细心
初心与感悟:我曾经经历过家庭和学业双重压力下的艰难时期,我当时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好,经过我自己的不断调整才走出来,我的初心是帮助更多的同学解开心结。我在与同辈的互助过程中颇有感悟,我们首先要做好保密工作,再其次就是要尊重和倾听他说的话,走进同学的内心,深入了解他的心结和需求。对同学心理问题的干预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要急功近利,要循循善诱的解决疏导问题。
18
胡金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沐心社部长 任职1年9个月
热心负责、善于倾听、乐观开朗
初心与感悟:初心是用温暖传递力量,以专业守护心灵。作为学院沐心社部长,我始终相信朋辈互助是拉近心与心距离的桥梁。通过策划 525心理节、策划心理微课、制作心理卡片与报纸等工作,我学会用创意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心理剧导演经历中,更深刻体会到角色背后的情感共鸣对心理疏导的意义。每一次活动的落地,都是一次与同学们共同成长的机会,未来也将继续以真诚为底色,做同学们身边的“心灵树洞”与“阳光使者”。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