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或许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发布时间:2023-11-17

回忆自己最近的生活,你是否有过以下这些经历?

1.害怕目光上课时,很想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没有勇气举手。害怕接受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也担心如果回答错了会丢面子,于是选择继续默默地做个观众。

2.不敢尝试遇到困难时,心里总会冒出“感觉好难,我肯定做不好,还是算了吧”的念头。于是选择放弃,但事后,又后悔不应该没有尝试就过早放弃。

3.消极悲观对于生活中的各类琐事,总是以消极悲观的态度面对。

比如,“老师又布置了这么多作业”,“都怪我粗心,考试又没考好”,“今天买的饭又贵又难吃”……甚至有时因为某件事一整天情绪低沉。或者躺在床上刷短视频、打游戏,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傍晚透过窗户,看着渐黑的天空,心中懊悔:“我又白白浪费了一天……”

对一件即将发生的、不太有把握的的事情感到有压力和焦虑,害怕关键时刻掉链子,沉浸在担心和恐慌的情绪之中。诸如此类,如果你也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习惯性态度和行为正在将自己引向不满意的生活,那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改变,就是要走出「心理舒适区」。

Part 1我们对心理舒适区的误解到底有多深

「心理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们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提到「心理舒适区」,很多人会认为它是指熟悉的环境,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舒适区是指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改变了“不适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自己本身却没有发生太大改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改变应对环境的方式。

所谓应对方式,是指我们如何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第一层是「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对具体事物的应对,比如遇到困难时,是解决还是拖延;另一方面是「内心情绪上的应对」,比如害怕时,是逃跑还是反抗。

所以如果想改变现在的生活,重要的是改变应对困难或消极情绪的方式。其实改变并不难,只在于一念之间,只需要想让自己变好的决心和一点点瞬间鼓起的勇气。

Part 2

行动,大学生最好的“医美”

01主动回答问题时

面对担心答错的顾虑,可以「积极」地告诉自己“如果答错,得到老师的纠正,那我的知识体系又减少了一处错误,多了一处正确”,然后瞬间鼓起勇气做一个“起立”的动作。

02面对复杂棘手的事情时

可以暗暗地「鼓励」自己“虽然有点小复杂,但我可以做一下试试”,就这样一步一步,逐渐就能看到光亮。

03消极悲观时

有意识地劝导自己“换个「积极」的角度想问题”。比如考试失利,与其不停责备自己,不如把精力放在反思上,确保这种情况不再发生。你会发现,从消极到积极的转换是可以自己主动控制的。

04不满意自己虚度光阴时

只需在产生这一想法的时刻,「立即开始」做一件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即便是一件小事,但一旦开始,就会产生渐入佳境之感。就像读一本书,就让自己先读一页就好,毕竟打开书的动作最难,读着读着竟会觉得欲罢不能了。

05面对令你焦虑的事时

与其一昧被动地沉浸在担心情绪中,不如主动地去为这件事做一些「练习或准备」,逐渐不再紧张,甚至会变得胸有成竹。

「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观点」认为,人是有意识的个体,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参与决定自己的命运。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习惯性态度和行为。当你觉得不满意的时候,有意识地、主动地提醒自己,我需要做出一点改变,然后鼓起勇气,付诸行动。

06踏出6次舒适圈

01主动回答问题

2

02尝试全新的东西

3

03看一本尘封的书

1

希望有所不同是改变最关键的一步。在改变之前,你需要沉下心来,真实地「审视」自己的生活,反思在面对一些事情时的做法和态度自己是否满意,或者你是否真心地期待自己对此做出一些改善。

如果感觉最近的生活状态不太对劲,但自己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么可以向老师或朋友「诉说」最近的生活感受,请他们帮忙分析,在交流中,你可能会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

考虑好如何改变后,就「制订」一个计划,每当这一不满意的态度和行为再次出现时,就立即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做出改变,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行动起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坚持一下,我能行!”,并迅速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行动。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通过这种积极主动的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愈加明晰,生活会变得健康并充满趣味活力。问问自己,为了改变生活状况,我今天愿意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