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泛舟”家长课堂丨如何识别并应对“危机信号”
我们每天都要在生活中应对各种挫折、矛盾、变化等压力,有些压力会随时间淡化,被点滴快乐冲散,被自我疏解。
但对于正处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的孩子们来说,这像一根根压在骆驼身上的稻草,在长期积累之中骆驼越来越沉重,可能会被某一根轻飘飘的稻草压垮,最终做出难以挽回的一步。
本期“心海泛舟”家长课堂中,赵子瑄老师以《孩子有自杀想法怎么办》为主题,向我们讲解了如何识别孩子们的潜在的自杀危机信号和家长如何帮助自己孩子度过危机。如果您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也遇到类似困扰,希望本期视频可以对您有所启发。
主讲人:赵子瑄
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伦敦大学学院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美国心理荣誉协会Psi Chi成员
主要内容
一、识别自杀信号
1.言语上的危险信号
比如我们可能会听到孩子口头说或在社交平台上发:活着太痛苦了,我是家里人的累赘,不想再坚持了,我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没有人能帮我,没有我大家会更好等等……
如果你看到孩子说出诸如此类的话,一定不要觉得孩子在无病呻吟,我们要抱有“这可能是唯一一次介入帮助的机会”的信念,去关心一下我们的孩子,到底为什么在经历这样的痛苦。
2.行为层面的信号
比如我们可能会发现孩子在与家人、朋友不断疏远告别;发现孩子在发散财产、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发现孩子在做一些极端的、冒险的、不计后果的冲动性行为;发现孩子变得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不再重视自己的外貌等。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信号。
3.更隐形的信号
比如情绪性格的突然变化,从前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沉默寡言,忧心忡忡,或者严重抑郁后突然展现出来的愉悦等诸如此类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另外也可能是生理上的一些改变,包括缺乏兴趣、睡眠状况差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处在困境中,努力向外界求救的信号。
二、询问和回应
在这个环节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倾诉,减轻孩子“被抛弃”的感觉。所以更重要的并不是我们“问了什么”,而是我们要有“问”的这个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做到倾听、理解,不要打断孩子的叙述,也切记不要说教,不要逼问,不要试图说服孩子,强迫他们改变感受。我们虽然比孩子有更多的经历,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建议,但在这个情况下,孩子们处在糟糕的情绪状态里,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所谓的“建议”,更多的是对孩子情绪的理解。
此时我们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私人的环境,用“你最近是不是觉得不开心?你是不是会觉得活着没意义没价值?”这样间接的方式来询问。也可以直接一点,问“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会不会有想不开的念头?”,而不要用充满质疑与责备的语气来表达关心。
三、寻求专业帮助,达成“家校合作”
如果家长发现了一些苗头,除了日常对孩子的关注理解和支持,还要尽快跟学校取得联系,学校将协调多方力量,与我们共同面对、共同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下图是一些24小时的干预电话
“家是温暖的港湾。”而家人就是这温暖港湾里最令人安心的一堵墙。我们作为孩子们最亲近、最重要的人,恰恰是最容易发现这些信号、最能给予支持的力量来源。
多关注、支持孩子,不仅是有效应对此类“危机信号”的方法,更能让孩子在产生各种消极情绪时,想到父母,然后充满力量地应对,或是勇敢地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