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都可以熬……吗?

发布时间:2023-05-30

也许是拖延症晚期,所以要在deadline的零点前疯狂输出;

也许是突如其来的pre,所以要在早八前夕准备PPT

也许是被迫临时接盘,所以要在凌晨两点完成别人应该完成的任务;

也许是刚刚加上crush的微信,所以要在被窝里盯着屏幕傻笑;

也许是控制不住下滑的手指,所以要在看完这个视频之后再看下一个;

也许是白天睡了一整天,所以要在这个夜晚结束前再做点儿什么……

可能是被逼无奈且满腹怨念,也可能是心甘情愿并乐此不疲,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对这个年纪的我们来说,似乎看得也不少。

万籁俱寂时洗手间里没有拧紧的水龙头的滴答,与世隔绝时隐隐传来的舍友轻微的鼾声,全神贯注时才意识到的一分一秒的流动……

如此看来,熬夜的那些瞬间总是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至于原因,实在是过于复杂。抛开那些被迫接受的任务性熬夜,我们来谈谈在报复性熬的夜中,究竟是什么心理在作祟。

  

报复性熬夜

顾名思义,是在报复性心理之下主动选择熬夜,那想要报复的是什么呢?

可能是白天一事无成的自己,可能是无聊透顶的工作模式,可能是无力掌控的生活日程,可能是无法摆脱的社会角色,可能是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

总之,白天种种的不如意、不满足,都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在夜晚保持清醒的冲动。

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天的24小时中,有那么几个小时是属于自己的。也只有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需要带着面具时刻微笑,不需要刻意迎合他人,不需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似乎重拾了对自己生活和生命的掌控感,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短暂地做一会儿自己。

  

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上的适应机制,因为我们在社会中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预期与现实产生了一些偏差,为了弥补这些不满,我们对自己进行补偿。

在白天没有留给自己的时间,所以选择熬夜用夜晚的时间补偿自己;在小时候没有优渥的家境,所以长大了可能会存在报复性消费的倾向来给自己安全感;在前任身上栽过跟头,可能就会在之后的亲密关系中更加小心翼翼……

这种补偿,可以看做是一种移位,也就是为了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从而让自己看上去能够赶上或超过他人。


这样的自我补偿和报复性行为当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为数不多的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学会自我疗愈、稳定自我情绪、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了。

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样的方式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是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缓解大家的焦虑情绪的,但长此以往,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报复性熬夜所带来的短暂的自由也是明码标价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摆脱这种熬夜的恶性循环,回归早睡早起的作息,去看看你熬夜的真正原因吧,是在弥补些什么,还是在重拾些什么。

试着去和自己的内心平和的对话,了解自己内在的需求。

不过也不要太担心,似乎早睡早起不一定就是好,晚睡晚起也不一定就是不好,这可能与我们每个人的作息类型有关。不同于传统的百灵鸟型夜猫子型的二元分类法,现存的更加科学的分类有如下四种:

1

高度活跃型在一整天中都表现出高度清醒

2

白天困倦型是早上清醒程度较高,中午昏昏欲睡,然后晚间呈中等清醒状态

3

白天活跃型是早上不太清醒,中午活跃且清醒程度达到峰值,然后以中等清醒程度结束一天

4

一般活跃型的人整天都处于较低水平的清醒状态

如此看来,不同于部分补偿心理所带来的的负面选择熬夜,尤其是报复性熬夜,一些属于白天困倦型的夜猫子似乎属于正面选择熬夜,这样的做法反倒是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作息规律和工作模式,提高了学习、工作的效率和生活安排的自由度,反倒能够增强自己工作的获得感和生活的幸福感。

在充分的自我了解、积极的宿舍沟通、明确的时间安排的理想化基础之上,若是能够有选择的自由,那熬夜嘛……都可以熬!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与舍友朝夕相处,而早八同样也避无可避,我们似乎就不能任性而为,尽量规律作息,以免引起身体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