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心理支持资源推荐

发布时间:2021-01-18


亲爱的同学们,

    随着期末的临近,寒假也即将开启。这个寒假,心理中心为你整理了丰富的心理咨询、医学心理的线上线下支持资源。我们希望这些资源能够在你需要的时刻给你即时的帮助,这也是我们支持你的方式。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请记住:你的身边一定会有人支持陪伴你,也一定会有资源能够帮到你。

心理支持资源:

    寒假期间因学业压力、家庭关系、自我迷茫、生涯发展感到困扰;或因其他突发事件引发强烈情绪痛苦,你的身边有这些资源可以寻求帮助:

1、校内心理支持资源:

  1.1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A.网络心理咨询:

    寒假期间,心理咨询中心将持续为大家提供网络咨询服务,为你提供真诚倾听和陪伴(具体咨询预约方式与网络咨询值班时间将于近期发送在本公号,请持续关注公号动态);

   B.紧急危机电话:

    如遇到紧急或危机情况(情绪崩溃、自我伤害冲动等),心理中心的老师能够提供临时电话干预,在工作时间内可直接拨打66782026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1:20;15:00-17:00

   (如果一次没有人接,或许可以试试第二次,工作时间我们一定会在哦~);

  1.2中国海洋大学保卫处安全防卫:

    在校同学如遇人身安全风险,可寻求学校保卫处大叔及时、有力的协助:0532-66786110

   1.3所在院系辅导员:

    在感觉糟糕、个人无法应对或求助无门、孤单无助的时刻,辅导员老师可以给你最直接的关怀,也会帮助你寻求合适的心理资源。

  

2、社会心理支持资源:

    除了校内心理支持资源之外,社会上有丰富的心理资源能够满足不同求助需要。其中免费心理热线能够提供一次性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热线电话有时需要等待,也具有不确定性);付费心理咨询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2.1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服务:

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021-12320-5(8:00-22:00);

清华心理幸福公益热线:4000100525;(10:00~22:00);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010-82951332(24小时);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热线:010-58303286(8:00-11:30;12:30-16:30)


  2.2付费心理咨询资源:

    A.简单心理APP,国内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咨询费用300-800元/50分钟不等;

    B.部分可预约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公众号平台资源:

                    “南嘉心理中心”公众号,提供限次低价心理咨询服务;

                       南京“丽心理”公众号(搜索“丽心理”);

                      上海“心寻心理”公众号(搜索“心寻心理”)等。

                        (以上资源来自网络,本公号仅作推荐)

医学心理资源:

    因抑郁、焦虑、失眠困扰需要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评估诊断;或有复诊、调药等治疗需要,以下是线下、线上的医学心理资源:

 1.线下资源:

    A.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联系电话:0532-85621584;

            预约方式:关注公众号“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服务”-“在线预约”-“预约挂号”(焦虑抑郁/精神科);

    B.全国其他三甲级心理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等。

   2.线上资源:

    手机下载“好心情”APP,可线上就医问诊购药;

  假期期间自我关怀与心理调适小贴士:

    疫情的持续发展或许带来许多限制和不确定性:比如无法像往常一样出游、过节;甚至有部分同学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回家过节,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左右的“限制”。

    面对这些限制,或许会感到沮丧、无力,甚至愤怒、悲伤,这些情绪也会影响到我们在假期中的状态:好像这个假期是无趣的、令人失望的。在这样的“限制”下,或许我们可以有一些寻求“内在自我稳定”的尝试,让难得的假期有所安放。

    1.觉察情绪、关注内心感受:

    我们会因为一些事情产生复杂的情绪,比如烦躁、开心、郁闷、焦虑等。在情绪发生的时候,首先尝试觉察“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待一会儿。如果你感觉到无法放松,可以尝试冥想或正念,帮助你在你与情绪之间创造一个空间。

    2.自我关怀的微小行动:

    在生活中尝试微小的行动,感受到与日常的事物联结,带来自我的控制感和愉悦感。

    (1)没有太多负担感的运动:走路或者在室内健身、瑜伽等,躯体的舒展能够带来舒缓、放松的感觉。每次在可承受、不会带来较大压力的范围内进行,比如十五分钟;

    (2)专属愉悦小事list:记录下专属自己的愉悦小事手账:赖床;看落日;用心的早餐;摘抄一首诗等,体会这些微小的、闪光瞬间带来的充盈感;

    (3)保持和他人的联结:与亲人视频;感受来自他人的祝福并表达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