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大赛教师组 08丨认识情绪

发布时间:2025-10-21





认识情绪

微课大赛教师组


你或许存在过这样的时刻:

每当夜晚关上灯,

脑子里就开始想各种事情,

根本停不下来;

白天里经常会为一点小事

而不愉快心烦气躁,

看谁都不顺眼;

羡慕为什么有的人能活得那么潇洒,

什么都不在乎,

而自己的生活中却老是充满了烦恼;

……


杜楠玥老师告诉我们——


这些就是情绪不稳的表现,情绪稳定性是与心理健康相关度最高的特质。情绪不稳的人更容易迷患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且还对身体健康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这并不没听起来那么可怕,实际上,任何心理特质,都是一个连续体,情绪也一样,有比较稳定的,有不那么稳定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杜楠玥老师一起认识情绪吧~


情绪稳定性


情绪问题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情绪稳定性的体现,即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或负面事件时保持情绪平衡的能力


杜楠玥老师告诉我们,情绪稳定是与心理健康相关度最高的特质,情绪稳定性高的人更少陷入焦虑、抑郁或极端情绪波动,能更快从挫折中恢复,降低心理疾病风险,促进长期心理健康;更理性地处理冲突,减少因情绪失控导致的言语或行为伤害,增强信任感和沟通效率,从而维系更健康的社会关系。



情绪不稳


杜楠玥老师提到情绪不稳介乎于完全健康到精神障碍之间,具有敏感、强烈、脆弱、缺乏韧性的特点:


敏感


容易触发,同样的一件小事,别人可能不生气,但是自己却常常感到不满。


对于敏感,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比如对待外卖小哥打电话要求你提前下楼等待时,有的人会觉得区区一两分钟无所谓,有人会觉得非常不满,或者只是害怕蟑螂,都是带着个性化的敏感点。


强烈


情绪的强烈程度,情绪不稳的人,其情绪反应明显超出了事情本身的严重程度。


人们常常觉得兴高采烈是一个褒义词,其实不然,只有情绪控制不住的人才会兴高采烈,在可控范围内的情绪是开心或者喜悦。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那自然也不会有悲伤的来袭。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中。那么,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漫长的郁闷,空虚和悲伤。


脆弱


对负面情绪的忍受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你能承受住多大的痛苦而不崩溃。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坚强的角色,即使经历了重大创伤事件,也能够做到情绪不沉沦,不自暴自弃。而生活中一些人可能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引发情绪特别爆炸,还可能会失去自我控制,甚至伤害自己,这些就是情绪脆弱性的体现。


缺乏韧性


心理韧性是自己不自觉采取的某种情绪调节策略。心理韧性不强的人,难以在受到伤害后自行复原,日后也不能很好的免疫同类伤害。


如一个电话销售,在经历100次拒绝后会觉得有点难受,但不会一直沉沦当中,心中好像有一股力量在默默帮助她恢复平静。经过不断的被拒绝—自我恢复,对被拒绝的担忧便一再降低,哪怕是遇到上来就骂的人,也不再怕了,这里面就体现出了复原力和免疫力两种能力。


如果是心理韧性比较差的话,会怎样呢?在经历了100次的拒绝之后,可能会在脑子里不断的重演当时的画面,而且还会给自己加上配音:一定是我做的不够好才被人挂机。到了第二天,依旧是伤痕累累,不敢去打下一通电话。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打通又被拒绝后再次陷入自我质疑之中:看吧,我就是干啥啥不行……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情绪稳定性和情绪不稳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敏感的触发点、强烈的情绪反应、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缺乏韧性的恢复能力,这些情绪不稳的特点,或许我们在自己或身边人身上都能找到些许影子。


或许是面试被拒后,反复回忆当时的场景质疑自己能力的脆弱;是和恋人产生分歧时,陷入长时间自我内耗无法释怀的韧性缺失。这些情绪的褶皱,其实藏在我们生活的很多个瞬间里,或许你曾因它焦虑,也曾因它困惑,但请相信,此刻能清晰感知到这些,本身就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感知到这些也并非是为了自我否定,而是与情绪和解的重要开端,就像杜楠玥老师所说,情绪特质是连续体,没有绝对的 “好” 与 “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调节。


你不必强迫自己立刻成为 “情绪稳定的大人”,可以试着从微小的行动开始:考试失利后陷入自我怀疑时,也请向安慰朋友时那样给自己一句简单暖心的安慰;深夜思绪翻涌时,把担心的事写在便签纸上贴在桌角,告诉自己 “明天太阳升起,这些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就像那位在 100 次拒绝中逐渐变强的电话销售,我们的情绪韧性,也会在一次次与情绪的温和对抗中慢慢生长。


作品介绍


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

《认识情绪》


授课教师: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杜楠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