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大赛教师组 06丨给焦虑装上“刀鞘”

发布时间:2025-10-21

你是否也曾陷入这样的情绪漩涡:考试前辗转反侧,反复回想可能出错的地方;社交时心跳加速,担心自己说错一句话;甚至为尚未发生的事,提前感到忧心忡忡?


在本次微课大赛中,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刘鹏老师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心理微课《焦虑的科学认知与应对》。该作品荣获微课大赛一等奖,在揭开焦虑的面纱的同时,也帮助我们科学应对焦虑。


作品介绍


微课大赛一等奖作品:

《焦虑的科学认知与应对》

授课教师: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刘鹏老师



焦虑:刻在基因里的生存智慧

刘鹏老师首先为我们澄清了一个关键概念:焦虑,不等于焦虑症。他告诉我们,焦虑其实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保命手段,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从远古时代躲避猛兽到现代应对考试,焦虑始终是大脑的“预警系统”。但当焦虑水平过高,把可能考砸想象成一定会考砸,把小失误等同于我完蛋了,焦虑就会从“保命符”变成“困住我们的网”。



科学应对焦虑三部曲

在介绍完焦虑之后,刘鹏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三种科学方法,帮助我们有效应对焦虑情绪:


PART.1

认知重组法

很多人觉得是“事件(A)”直接导致了“情绪(C)”,比如“一到考试就紧张”。但刘鹏老师引入了心理学大师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指出真正让我们焦虑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B,即我们对事件的解读。让你焦虑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那个坚信自己会考砸的想法。


认知重组,就是给这个“B”做一次严格的“事实核查”:

这是想象,还是事实?

最坏情况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有哪些证据支持或反对它?


通过理性分析,我们便能从灾难化的思维中跳出来,重新掌控局面。


PART.2

感官接地法

当焦虑情绪如风暴般酝酿,如何打断它?刘鹏老师介绍了一个有关正念的快速缓解技巧——感官接地法,又名“五四三二一法”。当负面思绪开始循环时,花几分钟专注于呼吸,然后说出:

5 种看到的物体

4 种触摸到的东西

3 种听到的声音

2 种闻到的气味

1 种尝到的味道


描绘得越详细越好,口述或默念都可以。这个方法就像一个“思维急刹车”,通过激活五感,强行中断焦虑的神经回路,让我们回到安全的当下。


PART.3

觉察与接纳

刘鹏老师强调:焦虑不是敌人,而是需要管理的武器。就像战士的刀,出鞘时能护身,亦能伤己。课程中,他分享了两个关键:


首先是觉察。焦虑如“温水煮青蛙”,长期忽视就会出现问题。定期自问:

“最近焦虑的频率变高了吗?”

“它真的在保护我,还是在消耗我?”


觉察之后,便是接纳。刘鹏老师说:我曾紧抓所有时间工作,连吃饭走路都在复盘过去、担忧未来。后来才明白,‘饥来吃饭困来眠’,活在当下,何尝不是另一种正念呢?”不必视焦虑如洪水猛兽,它本就是帮我们应对外界的武器,无数次的未雨绸缪,拯救我们于水火。


只不过用的次数多了,难免会伤到自己。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给他造一把刀鞘,做到藏刀于俏,收放自如。


课堂的最后,刘鹏老师也告诉大家:“求助不是脆弱,而是智慧的开始。”科学认知、理性应对、专业干预,于是,当焦虑再次袭来时,你便能平稳地告诉它:“我听见你的预警,但我们很安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