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丨书籍,丰满心灵的特别力量

发布时间:2024-04-26

脚步丈量不了的地方,书籍可以;目之所视不到的地方,书籍可以。阅读是一种特别的力量,可以拓展世界的边沿,亦可以丰满心灵的居所。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充满书香的日子里,一起来看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咨询师们有哪些“宝藏书单”吧~


01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推荐理由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心理治疗师,她从来访者们和自己的苦难讲起,讲述自己走上心理治疗的路,以及如何在心理咨询中去看到真实的自己,并勇敢面对的过程。

很喜欢这本书所有的话都是那么真实而细腻,就把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用温暖的光打了上去,所以当你看到死亡、看到恐惧、看到创伤……我们害怕的一切,因为有温暖的陪伴而变得不那么恐怖。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话:

痛苦是没有高低级别之分的。无论是丧失生命,还是纠结要买什么,我们内在的痛苦感受都值得被听到和理解。

人都是在跟别人中的关系中成长的。每个人都需要听到另一个声音对他说:“我相信你。我能在你身上看到连你自己都没看到的可能性。

推荐人:咨询师甄珍

 

02 《悉达多》

推荐理由:

接到推荐书的邀请时,我找到当初看完这本书时自己写下的推荐语:“一块石头可以不是石头,一块石头原本就是石头,有属于石头的宇宙和圆满。像了解一块石头、一把小米、一片云、一个傍晚那样去了解自己”。如果你也在困惑“我”,思索“意义”与“存在”,这会是一本绝佳的、帮助你安定自我的混乱、短而有趣的书。

推荐人:咨询师宋秀

 

03 《真实的幸福》

推荐理由:

心理学似乎花了很多的精力来关注疾病、关注抑郁、焦虑,关注“行为纠正”,那幸福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该如何获得幸福呢?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原以为是一本厚重生涩的大师书籍,打开后发现大师总是擅长用简单的语言,讲深刻的道理,使人醍醐灌顶。

推荐人:咨询师王雪

 

04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推荐理由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心理学巨著,深刻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科克施奈德的引导,读者将了解到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将个体的存在价值和内在需求纳入考量,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更是一面照亮内心迷茫的明灯,为读者提供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宝贵指引。

推荐人:咨询师黄凯

 

05 《阿德找阿德》

推荐理由:

《阿德找阿德》是一本极其“好读”的书,通过治疗师的描述,我们一点点地看到阿德,理解他的痛苦,觉察他的变化。这个看见的过程里伴随着很多的难过委屈,也伴随着感动和喜悦,希望大家也在阅读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这些情绪。

推荐人:咨询师赵子瑄

 

06 《爱情刽子手》

推荐理由:

《爱情刽子手》这本书汇集了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进行心理治疗的10个案例,这些故事充满了“我要!我要!”的呼喊。

一位患者对两个活着的儿子视而不见,只不断地哭喊“我要死去的女儿回来”;另一位患者的淋巴腺癌细胞已入侵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却坚称“我要和看到的每一个女人上床”;还有一位老妇人苦恋一个比她年轻三十五岁的男人,她呼喊的是“我要永远年轻”。

所有故事以存在焦虑为深层主题,讲述了作者作为治疗师,帮助十位患者发现、应对存在焦虑的经历,作者也对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自我剖析。

推荐人:咨询师黄婷婷

 

07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推荐理由:

潜意识并不遥远,也不神秘,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无意识的方式从一个人的口误,笔误,笑话中呈现出来。通过这本书,你将更加了解你心里所想,更加理解自己。

推荐人:咨询师武静文

 

08 《阅读你的症状》

推荐理由:

这本书总能让我们感到灵魂一击:

“疯癫”带给我们的价值是诗意回响……

“症状”则是“独特性”、“你之为你”的代名词……

男女之间不存在性关系……

人的欲望总是他人的欲望……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欧洲人推崇为思想家、哲学家的法国精神科医生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公元1901413日—公元198199日)的惊人骇语。而拉康自己却说,自己只是一个精神分析家,如果他没有学过汉语,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就不会有他的思想理论的诞生。

《阅读你的症状》是人民大学副教授吴琼历时4年精心撰著而成的。该著作既结合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及拉康学派的传奇,也对拉康本人庞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个婴儿如何成长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人与人的交往为何总是存在着无法消解的误解;我们为什么那么关注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评价;复杂的人际交往互动如何可以四个数学公式得以解释;我们现在的“买买买”为何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填充了人根本的匮乏与空无。

推荐人:咨询师杨虹

 

09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推荐理由:

对于生活你会不会经常陷入焦虑?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保研的保研、拿奖的拿奖,他们拿着offer满脸的幸福样子,是否经常会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心里还总是有个声音往出冒:六级还没过,考研怎么办呢?还没有实习,投出去的简历也都石沉大海……

但即便有这么多的担忧,你还是没有兴趣去做任何事情,陷入了什么都想干好,却又没有动力干着急的怪圈。或许你明明每天都感觉自己无所事事,但每天又都很忙很累,在日益激烈的内卷浪潮中疲惫不堪。你也渐渐发现身边有的人好像慢慢也都变成这样子了,有点神经兮兮的,仿佛神经症患者一样。

嘿!你没有想多,你也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觉的人,你只是具备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什么是神经症人格?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预言了,她说我们用来指称一个人是否为神经症患者的一个标准,就是他的生活方式是否与我们时代所公认的行为模式相一致。

随着新自由主义时代的到来,每个人对自我的发展都有着充分的主动权,即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我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吊诡的是,这种自由正在成为另一种不自由,那就是当社会主流价值观开始极力推崇个人的成功,把成功定义为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超越他人,赚比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多得多的钱,这种单一的价值观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就注定了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这一目标。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注定只能被定义为排在那些优秀的成功者后面的平凡人,甚至有的时候被称作平庸的人、失败者,就好像我们被时代的主流抛弃了一样,我们与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我们选择躺平,那我们可能会被定义为不正常,那些积极推崇主流思想文化的人,会因此给我们贴上神经症的标签。假如我们被动地接受了这一设定,那就是承认我们天生就不如别人,这会让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和青年陷入严重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精神内耗,进而发展成抑郁症,彻底沦为别人眼中的失败者。如果我们决定奋力一搏,开始拼命内卷,卷死别人我就成功了。

可是内卷的代价又是什么呢?熬越来越晚的夜,吃越来越快的速食料理包外卖,20多岁就早早脱发,黑眼圈、三高、糖尿病通通找上门来。我们不禁又要想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奋斗与躺平,成功与平庸似乎哪一头都不是正解。

如果你正好也处在这种犹豫焦虑中,那么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这本书或许可以帮助你深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在成功与平庸的天平中找到平衡。

推荐人:咨询师刘婷

 

最后,让我们用鲍里斯·约翰逊的一段话作结:今夜,我们为一本书喝彩,这文字令世间流光溢彩,它告诉我们一件小事,如果你的生活散落一地,请读一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