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暖音】复学之路心灵护航

发布时间:2020-06-05


嘿!

这里有你的一封信~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们经历了一月的疫情,二月的封城,三月的等待,四月的复苏,如今迎来了五月的希望。

  

又到了一年草长莺飞、春花烂漫的时节,在这万物欣欣向荣的时候,我们即将相聚在校园。

  

居家已久,可能你已经适应比较懒散的生活方式,即将投入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你准备好了吗?



全国战疫形势向好,但全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懈怠,在复工复学之时,不仅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科学人身防护不可少,心理上的自我调适也很重要。

  

因为疫情的影响,居家的师生,原有的生活轨道受到冲击,我们的情绪也处在整天担惊受怕、烦躁易怒或顾虑重重的状态中。在返校之后,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消失,我们又一次面临适应的问题。

  

今天我就从身心调适的角度谈五点建议,帮助大家做好返校的心理建设,希望可以帮助你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回到美丽的校园。

  

  

  

1

调整作息,给身体一个缓冲期

  

就像给自己的身体在运动前做个“热身动作”,让生活慢慢回归正常。

  

返校前一周,参照正常上班上学来管理日常起居,以适应重回日常生活的要求。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有仪式感的举动,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平稳、弹性的生活节奏有助于我们保持和谐、健康的心态,也能保证我们的生命能量生生不息。

  

  

2

树立“疫情总会战胜,一切回归正常”的科学认知,坦然接受返校

  

学校复学是国家对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综合分析研判后的审慎决策,经过钟南山、李玉娟、张文宏等专家论证,应该相信学校始终坚持将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学校为迎接师生返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防疫物资的准备到学生返校后各个环节的应对演练,都可以从学校的媒体上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所以,无需过度担心回学校被感染,这种想法实际上还是疫情应激反应延续的一种表现,是因疫情导致的对环境不安全的一种认知和情绪反应。

  

3

学会接纳并调节情绪

  

可以告诉自己,“这些想法和情绪都是压力下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太过在意。

  

如果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可以采用“安全岛法”自我调节:


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安全岛”(一个自己感觉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可以在你内心深处,也可以是曾经到过的某处)。脑海里可以不断回想自己身处“安全岛”时的心情,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保护性的、充满爱意的、安全的地方,负面情绪可逐渐得到缓解。



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调节情绪:比如可以在条件允许时听听音乐、读读书、看看电影、享受美食、画画、手工等;也可以将脑中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写在日记里;如果感到特别悲伤或委屈,也可以尽情地大哭一场。为了应对问题,你还可以回想自己以往面对类似情形,成功解决的方法。

  

如果你实在无法自我调整,建议通过心理咨询及时求助于专业人士。

  

4

身体力行将计划付诸行动

  

返校前,给自己做一个计划,并付诸行动。比如,可以有效地列出每天行程,固定时间做好固定的事情,按原先的生活节奏安排好生活。固定的节律会让我们的情绪也变得稳定,稳定的活动内容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注意力分配

  

除工作学习外,可以增加运动、家务等活动,会让我们获得稳定感和控制感,把对疫情的关注转移到自己本身,从而慢慢地回到适合工作学习的一个氛围中。

  

5

保持距离而非心理疏远

  

适度保持一定的物理距离是有必要的,但我们可以拉近心理距离,可以通过对共同经历的疫情讨论分享,加强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我们获得自主感和安全感。

  

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向亲友表达出来,获取他人的支持和力量,增强面对疫情后生活的信心。不要认为你的求助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认为你打扰了他们,也不要担心被拒绝,绝大多数人是很乐于帮助你的。你也要相信,你值得被人关怀和温暖。

  

疫情改变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认识到生命的无限可能、也感动于美好的人性。

  

不知疫情中的你是否获得了成长?

  

也许,思考生命的意义,能让你静下来对这段人生做一次复盘,获得对生命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在17岁的毕业论文中,“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做出了生命意义的回答;弗兰克尔在纳粹时期身陷恶名昭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但却在苦难中,“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并创立了意义治疗学派;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余生很贵,请别浪费。

  

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也请大家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学校都与你站在一起。我们都要将自己调整至最佳状态,等待最美好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