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特辑 |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会谈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14


@ 插画师 Enana 


“如果疫情结束,出去的第一件事想做什么?”

“ 嫁给他。”


由于疫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护士陈颖,作为首批负压病房护士冲到一线,因此不得不推迟原本定在情人节的婚期。因为被隔离,男友选择每天凌晨视频陪她下班。视频中是2月4日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第一次见面。





疫情之下,仍有甜甜的爱情让我们渴望。

  • 那我们为什么会渴望爱情呢?

  • 除了那些美好的瞬间,我们追求爱情的时候还在追求些什么呢?

  • 而它对于我们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人类最初的亲密关系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婴儿和自己最主要照料者形成的,是他/她来到这个世界和人建立的第一份情感联结。


许多心理学家都把依恋看成是人类的本能行为。的确,当我们还是婴儿时,就能表现出许多社会性反应,而其中最首要的就是爱。作为婴儿,我们会在得到父母关注时咕咕嚷嚷报以微笑,会在和父母分离时感到心碎嚎啕大哭。对父母的依恋,形成了我们最早的亲密关系。


依恋风格虽然是孩子无论是在关系建立的初期,但将深刻影响到他/她未来和其他人的相处,比如友谊的建立、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心理学上依恋是指人对生活中特定人物的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情感联结。这种依恋小时候指向父母,成人之后则针对配偶(恋人)或者亲密朋友。


我们所要谈论的爱情,作为一种成人间的亲密关系,与依恋有着重要联系。不同依恋风格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在爱情中的表现各不相同,这也造就了爱情的千姿百态。


@ 插画师 Enana 


M.Ainsworth曾对人类的依恋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并把依恋关系分成了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



1.安全型依恋


一般来说,在这类依恋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欢乐、悲伤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敏感,而这促使他们能够及时地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作出回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父母与孩子相互喜爱、相互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愈加亲密且稳定。



2.回避型依恋


具有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人,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常常与他人保持自认为安全的距离,在亲密关系推进到某一程度时容易变得越来越抗拒。他们容易处于防御状态,可能随时准备关上自己的“情感阀门”,随时准备从即将到来的痛苦中撤离。


他们也期待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只是心中仍保留着那些对不被回应、不被接纳的恐惧罢了——对于回避型依恋者来说,在很早以前的记忆里,爸爸妈妈好像就经常逃避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尝试,自己的渴望和需求好像总是得不到回应又或是遭到拒绝。这样的感受让人痛苦不安,久而久之,他们就逐渐演化出了一套逃避式的自我保护机制。



3.焦虑/矛盾型依恋


矛盾型依恋的人可能并不怯于主动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爱,但也同时迫切希望能够感应到来自对方对自己的关心,甚至当得不到回应时就忍不住陷入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之中。其实从本质上来说,焦虑型和回避型是很像的,他们只是习惯用愤怒和焦虑这样的表面情绪来表达内心对于安全感和被关注的诉求,来掩饰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 插画师 redwhale 


我们也许很容易推断出来,安全型依恋的人大概是最可能在爱情中享受幸福和快乐的人了,而相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后面两种依恋类型的人其实也并不算是极少数——在成人整体中,有六成左右为安全型,而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则分别占两三成。


就算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想要改变自己面对爱情时的表现,那也不是能够在一瞬之间被强制转变的。毕竟,我们之所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这种依恋关系,是因为它们曾经也在我们面对亲密关系时保护过我们。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毫无办法。


当我们了解不同依恋风格及其的意义,我们就得到一个看待爱情的新视角。不同的人在爱情中也许会有不同的表现,其他人的情感反应也许并不是和我们自己的一模一样,因为每个人在婴儿期和之后成长道路上经历的不同。


我们可以通过自省回忆和坦诚交流去逐渐调整那些给我们带来困扰的负性影响,用心去觉察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平静接纳真实的自我和对方,一点一点地探索着彼此最喜欢、最适应的状态。


以更宽容更坦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情绪,也许就能触碰到开启美好爱情的开关;以更包容更真诚的态度去和伴侣沟通交流,也许你就拥有甜甜蜜蜜的心动爱情!


参考文献:

社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2013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如果你还单身,你期待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已拥有亲密关系,你想和对方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


遇见云日记这个情人节,关于爱情和亲爱的TA,你想说什么?

---------------------------------------------


作者 | 丁晓婕

编辑 | 马雪